从2013年起,Intel就在移动领域频频发力,在智能手机领域,先后和联想华硕合作,推出产品。在平板领域,更是砸钱低于成本给中国的各路山寨厂商,希望拿到4000万的出货量。但是事与愿违,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平板,Intel都不得志,原因何在呢?
一、X86的难题
其实Intel对于手机领域并不陌生,早在iPhone出现以前,Intel的PXA系列处理器一直是市面上性能最好,速度最快的移动处理器,在ARM9的时代,做出来ARM11的性能。在很多很多年以后,中兴曾经红极一时的U880使用的还是PXA的核心。
Intel不够走运,在2006年卖出了移动部门,苹果在2007年就发布了iPhone,掀起了移动互联网革命。而等到Intel明白过来要进军移动互联网的时候,最好的时机已经过去了。
在PC上,Intel与微软组成联盟,X86处理器和Windows系统软硬结合,建立起坚固的堡垒。而在移动领域,ARM和IOS、安卓已经建立起来另外一个堡垒,Intel的地位从防守转为进攻。
Intel要进军移动领域,首先要解决X86和安卓兼容性的问题。为此,Intel花了两年多。而当Intel终于可以运行绝大部分安卓应用无障碍的时候,ARM已经用这两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。
Intel悲哀的发现,虽然自己开发的新核心性能优秀,但是面对ARM阵容确没有压倒性的性能优势。而且这两年智能手机的性能已经过剩了,即使Intel的芯片性能有些许优势,用户也体验不出来。
而另外一方面,Intel为了X86的兼容性消耗了大量的晶体管,在功耗发热方面也不占优势。为了X86指令集,Intel事倍功半。
二、基带的融合问题
对智能手机来说,基带处理器是核心,应用处理器是附加。所以,这几年高通、MTK高歌猛进,TI和Nvidia步履维艰。而Intel以前同样是没有基带处理器,这样Intel无法进入到智能手机领域,于是Intel收购了英飞凌,拿到了基带技术。
但是令人遗憾的是,通讯芯片的融合难度远远超过了Intel的想象。
2010年收购了英飞凌,到了2014年还没有融合基带和应用处理器的SOC做出来。没有集成SOC,厂商开发难度就高,产品质量稳定就难,Intel的竞争力就差。而到了2014年,市面上已经不止高通一个竞争对手,MTK已经能做出性能一流的芯片,海思、三星也都解决了自己基带的问题。
Intel缓慢的基带融合进度让它在智能手机市场失去了竞争力。
三、廉价方案之痛
传统上,Intel只是一个芯片制造厂商,虽然在PC时代,Intel也生产做工精良的主板。但是Intel从来没有做过廉价的成本控制型方案。这让Intel在平板市场也碰了壁。
在山寨平板市场上,虽然Intel已经把处理器价格压得低于成本,但是没有廉价方案,平板的价格就是下不来。Intel后来与瑞芯微合作就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。
四、Intel的选择问题
其实,Intel不是实力问题,而是选择问题。Intel目前还有强大的CPU设计能力,有世界顶尖的制造工艺。如果Intel去设计制造ARM处理器,苹果都未必是对手。是应该在移动领域坚持X86,还是屈服于形势使用ARM指令集呢?
此外,Intel习惯于PC和服务器市场的高利润,到了移动市场要做低价竞争,降低利润率。甚至有可能拉低自己PC和服务器市场高利润,Intel会为了移动市场的份额降低利润率吗?Intel要解决移动领域的困境,首先要做出选择。
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