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特尔在京正式发布CoreM处理器。该处理器采用14nm制程工艺制造,可应用无风扇设计,将为2合1设备、超极本、高性能平板带来更好的性能和移动性。在此前的多次活动中,英特尔已经陆续展示了其CoreM的进展情况。在今年6月3日举办的台北电脑展上,英特尔总裁詹睿妮在其主题演讲中,首次介绍了CoreM这一新产品线品牌。
在随后的各类活动中,英特尔多次强调CoreM的问世,具有重要意义。“在CoreM出来之前,我们没有太多底气,但在CoreM出来之后,我们终于可以说2合1设备是最好的PC和最好的平板相结合”,英特尔高管在多次沟通会中都作出类似的表示。
具体到产品而言,CoreM采用了英特尔自家的14nm制程工艺制造,使用第三代第二代三栅极晶体管,实现了更小的封装,仅为第四代酷睿的50%,同时热设计功耗(TDP)降低了60%。
在产品设计方面,体积小、热功耗低的特性,使得CoreM可以应用无风扇设计,可以用来设计厚度不超过9毫米的2合1设备和平板产品。
在计算力方面,CoreM可以提供桌面PC级的计算性能,第四代酷睿相比,CoreM的计算性能和显卡性能分别提升了50%和40%。在提供高性能的同时,CoreM的最低功耗可以降至4.5W,可使产品续航比第四代酷睿延长20%。
英特尔的移动逻辑:移动相对论
为了产品造势,英特尔甚至专门为CoreM创造了一套“移动相对论”的理论。即衍生自爱因斯坦的E=MC2的著名公式,英特尔将其移动相对论定义为M=E/C2,其中M代表产品的移动性,E代表产品的效能,C代表产品的计算力。
英特尔表示,CoreM就是基于这样的理论打造的产品,为了保证产品的移动性,兼具效能和计算力。
尽管这一理论是为CoreM的营销而创造,不能与英特尔鼎鼎大名的“摩尔定律”相提并论。但在这一理论的背后,其实反映了这一芯片巨头在移动时代追求和行动逻辑。
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厂商,英特尔不乏技术实力和制造优势,缺乏的是适应移动时代的特点。这一理论的核心,说明英特尔在移动时代的核心策略可以概括为:在保证计算力优势的情况下,让计算无处不在,满足移动性的需求。
而当前市场的情况,也给英特尔这一策略的实施带来了有力的环境。据全球调研机构Gartner的数据显示,2014年PC、笔记本、平板电脑等移动计算设备和智能手机的总出货量预计达到25亿台,将比2013年提升7.6%。手机依然会成为出货量的大赢家,但平板电脑、2合1设备和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计算设备将会实现大幅度的增长,增长率预计达到54%。
而另据统计,目前全球至少有6亿台PC使用年限超过4年,这将是一个价值4000亿美元的广阔市场。也就是说,包含2合1设备在内的PC市场正在回暖。
而在消费者层面,调查显示,消费者并没有放弃对计算力的追求,同时,包含续航因素、便携性因素的移动需求成为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。CoreM的发布将同时满足消费者的这两个需求。
于此同时,在市场层面,CoreM也为PC制造商、硬件和软件开发商提供了机遇。为OEM厂商提供了巨大的创新空间,基于更小、更薄的主板,实现更丰富的外形设计和产品形态,包括翻转、变形、超轻薄和可插拔等方式,满足消费者的不同使用需求。
CoreM处理器将于今年秋季发货。在产品方面,目前,全球有20多款基于酷睿M处理器的产品处在上市前的最后准备中,其中,宏碁、华硕、戴尔、惠普和联想等著名品牌均将在近期推出新品,尺寸、款式和价位将满足消费者的众多需求。首台基于酷睿M处理器的产品将在10月份上市。